
台式服務的開始
服務軌跡 3
從模仿日式「顧客至上」開始,到加入在地文化、和「人」的連結,
台灣服務業融合日式文化與在地特色,轉化出新的台式服務,
強調有感、熱情,不再只是冰冷的SOP。
當SOP被奉為圭臬,如何保有「人情味」及有溫度的「差異化」,
塑造出「台式服務」的特色?
#無論產品價格的極致客製化
「民以食為天」,台灣人飲食文化豐富,小吃夜市盛行,從飲食生活中,最能體現台式服務的特點。
每天喝杯手搖飲料,幾乎是台灣人的必備日常,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莫過於國民飲品「珍珠奶茶」。
創始店如:春水堂、翰林茶館,
到現在滿街茶飲店齊放,
無論是「微糖去冰」、「半糖少冰」、
甚至加配料,各種組合都能獲得滿足。
更締造了台灣「手搖茶王國」的美譽,
並讓台灣珍奶開始風行全球。
這種「客製化」滿足顧客的服務,我們視為理所當然,但國外一般都需要額外收費。
「無論產品價格的極致客製化」也成為台式服務鮮明的特色之一。



#主動、體貼、加值服務的揪甘心
如果說日式服務是「以客為尊」的款待精神,台式服務則多了一份「體貼」心意。
如何「感動顧客百分百」?或許走一趟王品會有所感受。
你是否曾經候位時餓了,
接到店家送來冰開水或麵包?
點餐時服務生先介紹菜色,包括怎麼吃,
不用傷腦筋看不懂、會不會吃;
不需要東張西望、舉手,
水杯裡不到半杯就會主動加水;
小孩子坐不住,送上玩具小禮物,
讓爸媽們能安心的用餐。
這些體貼、親切的桌邊服務,都是由「王品」和員工共同訂出的接待守則,
服務過程中除了有精確的SOP外,透過觀察沒有說出口的需求,
主動提供超出客人期望值的「適客化」服務,讓顧客擁有精緻與溫暖的體驗。

#從模仿、借鏡到走出台灣的精緻
「以人為本」的服務業,「客戶體驗」是王道,不只是「以客為尊」,
讓顧客覺得親切、體貼,若能更上一層樓,做到精緻和細膩,就能提高附加價值。
「王品」經典的桌邊服務收買了台灣消費者,「鼎泰豐」更進一步征服國外消費者。


走進鼎泰豐,透明廚房內,師傅們正製作小籠包,
展示精湛的「黃金18摺」功夫,
將餐點製成的每個環節嶄露無遺。
面對外籍客人不同的用餐習慣,
讓廚房調整出菜邏輯,例如:
日本喜歡先上飲料、酒水,韓國先吃飯等。
我們能從中輕易感受到服務細節的重視、
和對「品質」的講究。
堅持『把每個包子做到最完美,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客人』的品牌精神,
及「讓客人有好的用餐感受」,追求「有溫度的完美」服務,

“「交個朋友吧~的可愛人情味! 凸顯有人味、有溫度的「差異化」
將心比心,貼心有感,正是台味服務的精髓。」
──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沈方正 ”
成為其不斷創造驚人成績的秘訣,並成功走出台灣,
將台式餐飲品牌變成國際飲食潮流。
好的服務正是在保有「彈性」與「溫度」的同時,帶給顧客感動──
可能是一段愉快的用餐經驗、賓至如歸的住宿體驗,或是被彷彿能讀心的專業表現驚艷。
而在加入了科技之後,如何讓消費者感受到「價值」而非價格,也是新的服務課題。
